新闻动态

2025中日韩食品安全法制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29


5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联合主办,韩国釜山大学、日本一桥大学、日本一桥大学中国交流中心协办的“2025中日韩食品安全法制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会议以“中日韩食品领域的商业创新与市场监管”为主题,聚焦数字化、平台化和跨境流通趋势下的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挑战,探讨中日韩三国在食品法治建设中的制度实践与创新经验,推动区域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协调发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高校、研究机构、监管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围绕新技术、新产品、平台责任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享经验,凝聚亚洲食品安全治理区域合作共识。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食品安全是公共法治治理体系中的关键领域,面对新技术、新兴业态带来的食品产业变革,传统法律制度正面临新挑战,应以实践为导向,推动法学与科技、管理等学科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跨国界的研究合作机制。他倡议,深化中日韩法治协作与制度对接,推进区域食品安全法治现代化,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国际食品安全法治体系贡献智慧与方案。

日本一桥大学原理事副校长、教授青木人志在致辞中回顾了一桥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及釜山大学多年来在食品安全法律研究领域的深入合作,高度评价三校间持续数十年的学术交流成果。他强调,亚洲邻国间的法治互鉴与协调机制构建,对于建构区域性食品安全框架至关重要,期待中日韩专家学者继续深化协作,推动法律研究创新,为全球食品安全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韩国釜山大学法学専門大学院教授李井杓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求学经历,强调“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更是一种治学态度和国际学术研究的重要准则。他指出,韩方学者将以这一精神为指引,积极参与本次会议的各项研讨,期待中日韩三国学者在深入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推动食品安全法律研究不断深化,助力区域乃至全球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韩大元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主任、法学院教授胡锦光围绕“新技术、新商业、新局势下的中国食品安全立法新进展”这一主题,宏观介绍了最新的规范要求、地方的立法创新及监管的协同机制。通过分析相关立法背景,介绍了中国如何设定和细化法律规范来满足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需求、补足部门或地方监管的短板,展示了中国以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兼容食品行业内的保安全与促发展的需求。

韩国釜山大学法学専門大学院教授徐熙錫以韩国生鲜食品凌晨配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韩国企业在平台化、冷链物流、AI预测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及新兴技术对韩国食品流通模式、营销策略的重塑。他指出这些新型商业模式虽提高了消费者便利性,但也带来了平台权责不清、数据操控等新型风险。应在鼓励技术创新与维护公平秩序之间寻求平衡,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推动网络食品交易的健康发展。

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教授田中良弘强调了加强东亚地区食品安全法制协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路径。通过回顾中日韩三国在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领域的联合研究历程,他指出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建立跨国协同的食品安全法律机制已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课题。在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下,多维度推动东亚食品安全制度的协调建设。

本次论坛设置两个分议题:“新商业模式:风险、监管与合规”和“网络食品销售中的监管与治理”。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新技术与健康食品、新产品与监管挑战、网络食品销售的法律问题与立法进程、网络食品商业模式的发展与多元治理等四个单元主题,从制度设计、监管路径与多元共治等方面进行研讨与回应,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单元一:新技术与健康食品

单元二:新产品与监管挑战

单元三:网络食品销售的法律问题与立法进程

单元四:网络食品商业模式的发展与多元治理

圆桌对话

会议总结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日韩三国食品安全法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标志着区域食品安全治理向区域协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持续加强区域间的立法对话、标准协调与监管协作,建构更加科学、开放、协同的食品安全法治体系,共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风险与治理挑战。

本次论坛前夕,5月23日,中日韩嘉宾前往美团总部调研。围绕网络餐饮的食品安全创新治理实践进行研讨,议题包括中国食品安全法律对网络餐饮和平台责任的规定,平台在合规管理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措施,基于大数据、AI等数字技术创新的平台管理方式和政企合作。随后,来访嘉宾参观了美团的展览厅,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业务模块、技术研发等情况,体验了无人机外卖服务等应用场景。

分享到: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