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6日,第二期食品安全治理跨学科沙龙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召开,本期研讨主题是“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营养学会以及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解读和研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本期学术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法学院学科规划办主任路磊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韩大元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指导,食品安全战略是国家优先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竞争力的体现,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精神,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我们要凝聚社会共识,认识到新时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要求,特别关注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问题。韩老师表示,食品安全治理跨学科沙龙提供了新平台,汇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陈谞从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依法治理体系、聚焦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各方责任细化过程管控、舆情报道推动新规情况等四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陈谞稽查专员表示,各级食品经营安全监管部门要坚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全力推动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陈谞稽查专员还分享了参与西部地区学生营养餐计划的工作经历,强调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每个家庭与民族未来,各级食品经营安全监管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监管工作,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在主题发言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营养处处长徐娇解读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指出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和肥胖症等各种形式的问题,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重要的行动纲领,国家卫健委为了实施纲领提出以下七项策略: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徐处长还介绍了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等重大行动的情况。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杜松明介绍了中国营养协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协会在落实国家营养政策、推动各项重大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我国营养改善政策及国家项目对于改善居民特别是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作用,此外,杜秘书长分享了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调研情况,展现出营养学会在普及营养知识、推动儿童营养健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韩宏伟分享了参与的食盐健康调研,该调查直观显示出公众对食盐健康的认知水平与相关误区,也为落实减盐工作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韩军花指出,国家对营养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各项营养标准的制定工作有序开展,例如近期关于学生餐营养标准的指南制定工作已经接近结尾阶段,该指南涵盖如何购买食材、烹饪再到学校食堂的标准等各方面详细标准,对于落实学生营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彭亚拉分享了贫困地区营养健康调研工作,指出这些地区儿童营养健康问题“不平衡”,营养不足与肥胖、超重等问题并存,存在劣质辣条等不健康零食泛滥的问题,彭教授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学校营养餐、实行膳食教育刻不容缓,同时要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李佳洁分享了农村儿童食品安全家庭教育调研,其研究发现监护人对于高风险食品的偏好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著的,祖父母作为监护人对于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认知水平低于年轻父母,但是年轻父母对于高风险食品的偏好却显著高于前者,饮食习惯形成后,将会通过“行为”影响到下一代。

会议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的各位专家针对食品标准、校园食品安全、儿童营养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文/唐静静,图/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