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建立主讲“新时代 新使命 新作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发布时间:2018/04/16



2018年4月10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建设高端论坛系列第一讲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2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讲座围绕“新时代  新使命  新作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主题,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建立主讲。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团委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林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大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王旭教授等出席,王旭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和兄弟院校师生、实务界代表近百人参加了讲座活动。

王旭教授首先对杨建立书记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成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基于法律人对于人类健康与尊严的关怀,特将第一期讲座聚焦在卫生健康领域。杨建立书记在这一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杨建立书记在演讲中首先对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杨书记指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健康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深化医改使群众获得感增强,所有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计生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杨书记同时也指出,我们必须正视我们的不足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卫生健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居民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卫生总体投入水平偏低;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压力;新型城镇化带来新的挑战等。随着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触及更多的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关系调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杨书记看来,要有效应对复杂健康影响因素的挑战,不能只依靠医疗卫生系统的“单打独斗”,必须树立大健康的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障。杨书记指出,在我们当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健康中国的建设落地,就要贯彻落实“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之时,我们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制度即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也要基本建成。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教授为本次论坛作总结陈辞。他首先感谢了杨建立副书记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详实可靠的数据、清晰完整的思路给大家带来的精彩报告。同时,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面旗帜,自建校以来就定期邀请中央部委有关领导到学校与人大师生进行直接沟通交流,至今已形成优良传统,这种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对我们从事相关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法治建设与医疗健康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会像中国一样遇到如此多的社会疑难杂症,相信未来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一定会建构起自己的法治健康体系。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杨建立书记耐心给予了答复。同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才下乡以及医疗健康投入等方面。杨建立书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人才下乡的顺畅以及医疗健康的必要投入,例如在20个城市进行医生的薪资改革试点,进行远程医疗;每个三级医院帮扶两到三个县级医院进行管理和建设。基于此,我们应当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充满信心。在热烈的讨论之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分享到: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