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等于行为——30条提高员工合规性的实证技巧》一书由弗兰克•扬纳斯先生撰写、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翻译出版,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1月在中国正式出版发行。
2018年3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办了《食品安全等于行为》书籍的新书发布会,并听取了书籍作者弗兰克·扬纳斯先生以 “食品安全文化”为主题的讲座。来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及多加食品企业单位的代表及媒体记者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大元教授表示:“如何让食品安全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我们人的尊严和一种基本的哲学?扬纳斯先生今天的讲座和他写的新书让我收获颇多。扬纳斯先生这本书非常有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构建食品安全文化。食品安全的‘食’字,上面是一个‘人’,中国文化里的“人”字体现的是相互依存,因为我们在一个共同体里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宽容对待;然后“食”字里面最重要的是‘良’心。人最重要的是食品,食品是人的良心。从农田到餐桌,食品的生产者都要用良心来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本书的译者,孙娟娟博士评论道,“扬纳斯先生的观点契合了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责任到人’制度的法学研究和立法实务。最新公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从责任范围和问责力度两个维度明确了这一点,例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对企业的食品安全全面负责,建立并落实本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否则将被问责。由此可见,所谓食品安全从我开始,而责任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扬纳斯先生不仅是全球食品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是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实务管理者。在讲座中,他将大量的实例穿插于理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行为科学的应用对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操性。扬纳斯先生说:“搞食品安全,就是一项改变人的行为的工作。无论是企业高管还是在一线直接处理食品的员工,如果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态度不发生变化,食品安全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讲道:“食品安全从国家的食品政策制定和法制建设的角度讲,是一个很宏观的议题,法律通过明确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以制裁的方式威慑和惩罚那些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食品安全也可以是一个微观议题,比如食品操作人员如厕后没有按照规定洗手,从而污染了食物又屡教不改,这要怎么解决呢?扬纳斯先生在书中就从预防的角度、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给出了建议——借助群体的压力和从众心理,进而使按规定洗手成为社会行为规范,根据我自己的从业经验,这在实践中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本次活动的来宾们在听完介绍后对扬纳斯先生的新书纷纷给予了积极的反馈。活动临近尾声时,扬纳斯先生向每位与会来宾各赠送了新书,以感谢各位专业人士为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发展所付出的热忱与所做出的努力表示由衷地赞赏与支持。
本书目前在科学出版社官网、京东、亚马逊、当当等各大电商均有销售,欢迎广大读者阅读选购。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译丛##
中心自2016年起着手翻译、出版全球知名的食品安全书籍,汇总形成“食品安全治理译丛”。2016年度,中心翻译出版了意大利Albisinni教授编著的《欧盟食品法》;2017年度,中心翻译出版了Frank编著的《食品安全等于行为》一书;2018年度,中心正在着手翻译荷兰Bernd教授《食品私法》一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