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的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与合规提供了规则基础,基于法治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也为不同的主体对话、利益协调提供了基本方式。监管环境的变化、监管问题的出新,也需要法制的与时俱进来回应实践需要。集结理论与实务的专家之力,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专题评议的方式为大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治的发展。
本期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车会莲围绕食品营养的政策和法规趋势做出评析。
食品营养的政策和法规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车会莲
营养问题一直是全球都密切关注的话题,母婴、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尤其备受关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已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现就近年我国食品营养政策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分析我国食品营养的政策和法规趋势。
1.我国近年的食品营养政策
1.1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之后,我国制定的第三部关于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相较于之前的文件,《纲要》更加强调优先对三类重点人群(孕产妇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实施营养干预,同时重点关注了控制营养性疾病的增长,更加适合这一阶段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和农业及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政策上实现了两个突破,首先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次确认了健康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全国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实现全民健康共建共享并达到全民的健康。
1.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
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共同制定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提出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4个专项活动。该行动通过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和进医院的形式,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生活方式宣讲和示范,对推动和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4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针对六类人群的营养健康突出问题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包括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临床营养行动、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吃动平衡行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解决当前国民面临的主要营养健康问题,持续完善营养工作机制,全面增强营养健康服务供应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营养健康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为积极应对突出的健康问题,实现2030年健康寿命延长,较低成本较高健康绩效的战略目标,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特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专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进等内容。相较于之前的营养政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提倡全民共建共享,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个人对自己膳食营养负责。二是深入群众、走进基层,聚焦并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健康的实际问题,落实更具可操作性。
1.6“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2022年0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是“十四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谋划和总体布局。《规划》确定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做优做强健康产业、强化国民健康支撑与保障等七项工作任务,倡导树立爱食意识和均衡饮食习惯,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居民营养监测体系,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营养干预。
综上所述,最近十年间,一系列有关国民营养健康的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密集出台,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这些政策、规划的共同之处是将营养健康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又随时间顺序而在工作和任务上层层递进、不断完善,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彰显了与时俱进、实时创新的先进性。
2.我国食品营养的政策和法规趋势
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在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的同时,各种与富贵病、现代病也接踵而来, 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造成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严重的慢性代谢类疾病的大幅上升。 这些疾病,不仅仅困扰着上班族、中老年人群,而且大有该类疾病低龄化的趋势,儿童少年的三高疾病已变得不再罕见。同时,营养素的隐性饥饿,也即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高龄老年人群的低体重营养不良也不容忽视,而,营养的双重负担在当今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需要自上而下、从政府到全民的共同参与,将营养与健康、合理膳食的理念融入未来的政策制定,科学传播 ,帮助人们逐渐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纵观国际营养政策,重点人群也主要放在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干预目标从之前的单纯消除营养不足、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到如今必须同时控制肥胖、慢性病等多管齐下。当下营养不良有了新的定义,而营养干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以上领域的重点关注,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引导、规章制度及要求、支撑方法和体系建设,将是我国食品营养政策和法规未来的重要趋势。
3.结语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表明了对国民健康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膳食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法规标准不健全、人才培养不系统等问题。在从保障食物供应和食品安全转向保障国民营养健康的进程中,公众对营养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给相关工作带来了新要求、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