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0月18日下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突出食品安全治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食品安全治理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中心、北京市食药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百度外卖等政府部门、学界和企业代表的大力支持。
为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加强食品安全治理合作,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拟在《中国食品安全报》共同开设“食品安全协同治理” 专版,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长学共同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专版揭牌。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和食品安全报社共同主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胡锦光主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长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任端平处长分别致辞。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长学致辞,从推进食品安全法治,传播遵纪守法理念;科普健康生活教育,建设安全营养社会和监督网络食品销售;净化食品安全产业三方面重点谈了媒体的责任和作用。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在致辞中表示,“健康中国”最重要的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比人民健康更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理念、更重要的发展战略。“如果食品不安全,人民是没有一种自我安全感的,人民有安全感,国家就有安全感,所以健康权,或者说食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国家食药监总局法制司任端平处长从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理念、宗旨等方面讲食品安全法正是一部基于人民健康的法律,贯彻落实好《食品安全法》就是为人民健康负责。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对食品安全治理的要求,及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回应,谈了两点认识:一是“健康中国”建设对食品安全治理提出了更高更强更快的要求;二是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化建设。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韩宏伟表示,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国民营养计划”。
多位来自各地高校的教授们也纷纷就大会议题作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朱光明教授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是一个国民健康战略,他从法制体系和信息体系等几方面就国民健康战略和我们现在所做的食品安全的治理战略怎样进行整合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陈灿平教授认为, “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愿景的提出是一个高线、一个目标,而食品安全是底线、是现实,必须在确保底线的前提攀登高线,目前必须紧紧抓住食品安全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食品安全法治保障方面的研究不动摇。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生吉萍教授则认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施和落实需要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支持的科学普及和教育,这个规划是在今后的15年里面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纲领,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普及健康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副教授认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首先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要处理好“正常与例外,政府与市场、法律与标准”三组关系。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王辉霞副教授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对食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构筑安全、健康、公平、可持续的食品供应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丁晓东副教授就食品安全问题中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和信息不足问题作了发言。
百度外卖副总裁田井泉介绍了百度外卖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