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食品安全新兴业态的兴起,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应用愈益广泛。为进一步深化对大数据在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监测预警食品安全风险、支持食品安全决策等方面作用的研究,2015年,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合作,设立了食品安全治理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心主要致力于以大数据技术,开展食品安全舆情监测、风险预警、信息追溯、数据痕迹分析等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
近年来,“瘦肉精”一词频繁出现于新闻报道中,成为公众长期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之一。为全面掌握“瘦肉精”舆情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利用互联网分析引擎(时事探针)V2.0分析系统对全国2410家新闻媒体网站热点信息进行分析,形成《食品安全与大数据分析“瘦肉精”舆情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从2013年11月至2017年3月,各媒体关于“瘦肉精”相关报道共计5978例,2015年7月29日是网络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一天,“瘦肉精”时间的倾向性评价数值为-0.861,明显倾向负面评价。就地域分布,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关注度明显居高,如广东省深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浙江省金华市、江苏省南京市、河南省郑州市等,都是媒体报道的集中地域。从舆情评价角度,消费者除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存在较多顾虑和负面评价外,对食品监管机构在对违法行为的追责力度方面也还持有质疑心态。
报告建议,“瘦肉精”时间暴露出政府监管部门在人用药、兽用药监管上的缺位,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民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强查处力度,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切不可姑息包庇,导致民众对政府执行力产生更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