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山姆·沃尔顿食品安全工作坊第四期——《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和“责任到人”制度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实务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学术界,以及行业协会、食品经营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山姆·沃尔顿食品安全法教席胡锦光教授介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的背景以及“责任到人”制度中存在的理论和技术操作等问题。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在讲话中表示,沃尔玛致力于在技术创新、教育、政策研究与支持三方面发挥作用,希望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本次会议共分为四个部分的主题发言:立法背景、亮点及进展,学理探讨,规制实务,企业实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陈谞介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的立法背景、亮点及进展,总局在责任到人方面的工作等,认为条例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特殊食品监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严格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方面具有亮点,其总体原则和思路与《食品安全法》一致。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专家委员胡颖廉以“食药案件‘处罚到人’的几个维度”为主题,从地方调研,公共行政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赵鹏教授以“行政处罚的原理和双罚制的设计”为主题,介绍了行政处罚归责原则、如何建构责任到人条款等内容。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制处明星星副处长以“食品安全执法中的追责和认定标准”为主题,介绍了食品安全执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例如责任主体认定、替代责任的避免等。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郑吉喆以“食安领域双罚制下个人救济之探讨”为主题,结合诉讼现状,对受处罚人、举报人和投诉人相关问题的确定及限制等进行了介绍。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处于静处长表示,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益诉讼时,新增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检察院在食药领域将会有较大的监督,建议是否应有配套立法。
最后,来自沃尔玛、京东、百胜、麦当劳、阿里巴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协会及食品经营企业代表就《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和“责任到人”制度的相关问题发表了意见。
山姆·沃尔顿食品安全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山姆·沃尔顿食品安全法教席承办。工作坊将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食品安全大事定期举办,并邀请来自监管机构、学界、企业的代表对不同议题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