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上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周边国家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4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召开福岛核污水排放对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研讨会,组织跨学科研讨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韩大元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邀请食品科学、法学、环境学、动物学等学科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代表,从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福岛核污水排放可能会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和相关法律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应预防在前,需认真评估福岛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以及水产品等相关食品带来的影响,做好应对之策。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路磊主持研讨会,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冻品分会杨彬彬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朱芬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伏创宇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曹炜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洋助理教授分别围绕核污水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国际水产品贸易与放射性问题、核污水排放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核污水排放与食品安全的风险预防、核污水排放中的环境和健康影响评价程序、福岛核污水排放安全标准的确定、福岛核污水排放对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与对策等议题做了发言与研讨。与会专家认为福岛核污水排放应做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预防,保护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各国政府、相关国际机构团体等应共同努力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秩序,建构食品安全风险国际共识性标准。